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旅游行业是指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从旅游的目的地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国家旅游局1999年将旅游产品分为五种类型:观光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山地、温泉、乡村、野营等),专项旅游产品(文化、商务、体育健身、业务等),生态旅游产品和旅游安全用品。
从消费流程看,交通工具、酒店、餐饮、目的地是旅游产品差异化的四个维度。
从消费者精神需求看,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专项旅游(购物游、体育健身游等)也是旅游产品划分的重要门类,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例,两者的区别如下表1所示:
图表1: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游区别
层次 | 目地 | 目的地的固定 | 时间/时期 | 娱乐配套 | |
观光旅游 | 基本形式、常见 | 目的性强;自然和人文的景观,增长当地人文,放松心情 | 固定性较小 | 行程紧密,在某一目地停留时间较短 | 娱乐配套 设施的要求较低 |
休闲度假 | 旅游行业发展到一定 阶段后出现的旅游产品 形式, | 康体强身,休息疗养。放松心情 | 较固定 | 假日;行程松散在一地停留时间较长 | 娱乐配套 设施的要求较高 |
从组织形式看,自助游与跟团游已经成为每个消费者出行前的必选项之一,同一旅游目的地的不同组织形式对游客的消费体验有着重大影响。
最后,一个旅游产品的成功有一半离不开服务,而服务的实现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来传递。导游水平的高低、地接人员热情周到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游客体验和满意度评价。
综上,我们认为消费流程、精神需求、组织形式、服务是旅游产品差异化的四大特征,它们之间的相互叠加组成了形态多样、复杂度高的旅游产品,进而构成了万亿规模的旅游产业。
图表2:旅游产品的四大特征
中国日常消费用品、服装、零售等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盈利素质在不断下降。过去十年旅游业所形成的整体的向上态势,且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后仍然强势反弹,同消费领域的一些的低迷大相径庭。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有理由预测中国旅游业市场规模仍然会持续扩大。
图表3: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变化
2009年11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这是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我国刚刚实现每年人均出游1次的目标,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美、日、韩人均出游均在7次以上,因此我国旅游市场成长潜力巨大。
2008年至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从486.4亿元
增长至2181.2亿元,年平均增速维持在25%以上。但相比于中国旅游市场庞大的市场规模,在线旅游市场的渗透率2013年只有7.65%。
旅游行业竞争状况
从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格局看,虽然中国旅游业的总体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发展模式单一,产业形态落后,产业集中度低,行业秩序混乱,产品质量不高等深层结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旅游企业的实力和规模也相对弱小。与国外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相比,中国旅游企业无论从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赢利能力角度看,还是从业务地点分布、业务类型多样性角度看,都还存在相当巨大的差距。
整体来看,受到旅游行业经营模式特殊性的影响,旅游企业之间即是相互依存的合作伙伴,又为相互排斥的竞争对手,旅游市场的竞争在一段时期内仍将较为激烈。相对其他行业,旅游业竞争优势主要在于持续而旺盛的需求以及旅游资源获取及整合能力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而资源获取、整合能力,所处子行业的规模及前景将决定公司的竞争优势。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短期内对国内旅游市场产生了一定冲击,但从长远看,行业紧缩有利于产业整合和市场规范,行业内劣势企业将在竞争中加快得以淘汰,从而为优势企业进一步控制市场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提供了机遇,行业长期竞争格局有望得到改善。
旅游行业展望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5,432美元,刚刚实现每年人均出游1次的目标,距离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美、日、韩人均出游均在7次以上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旅游市场成长潜力巨大。特别是这几年,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等基础建设速度加快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国旅游业将出现新一轮的发展,在未来5至10年内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发展旅游业成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消费不足、服务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仅为43.1%,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将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获得充裕的发展空间。